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度佛教对中国禅宗形成的影响

    尊佛等)相应。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,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,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,主要的佛典有世高译的《般守意经》、大小《十二门经》,支娄迦谶译的《般舟三昧经》、《首楞...于印度宗教中的‘观慧’,‘四行’在本质上是对自己行为的抑制或控制,与上述‘禁制’、‘劝制’、‘制感’类似。慧可从达摩6年,达摩授以《楞伽经》4卷。后隐居于舒州皖公山(今微潜山东北),传法于僧璨。...

    任林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946021.html
  • 五门禅概述

    引内风令出身义。”《般守意经》也持此说法,然竺法护译的《修行道地经》却持相反的意见,认为“出息为,入息为般”。总之,它是以计算出息(呼气)或入息(吸气)之次数,...了大乘度世的广大情怀。 法身之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大慈、大悲之善业,后复修诸法实相观。 三、数息观 数息观,又译阿那般那观、那般那念、阿那波那、般守意、般念、般;又称念出入息、念无所起、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8.html
  • 略说唐代的禅诗与诗僧

    波罗蜜中的禅定。东汉世高所译的《般守意经》属小乘禅法,专主习禅入定,发展至大乘禅以菩萨行为主,我们统称为佛教禅门。到了禅宗兴起后,禅特指不立文字,直指本心的“心地法门”,禅宗称之为“本地风光”,是人...

    越南留学生 陈氏论-释如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452641.html
  • 禅思想在中国的变化和主要特点

    传入中国最初主要是通过翻译一些论述这方面理论的佛典实现的。较早翻译成汉文的这方面的主要佛典【这些经典许多没有流传下来,但据当时或后来曾见过该典的人的相关介绍(经序等)可知其主要内容。】,有世高译的《般守意经》、大小《十二门经》,支娄迦谶译的《般舟三昧经》、《首楞严三昧经》等。这些经典属于小乘方面,主要叙述的是印度禅思想中的制感、调息以及控制心作用等内容的成分,具体有“四禅”、“四无色定”、“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5853484.html
  •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

    俱灭,若识自心,一悟即至佛。"(6)为此,坐禅的教义也被打破,本来在印度,坐禅本已有之,并已有一套完整理论。据《坐禅三昧经》《般守意经》等记载,可知这套方法大致是这样的--  坐禅,把双腿叠于大腿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954503.html
  • 杜顺圆教思想研究

    (四版)  20.任继愈主编,《中国哲学发展史(魏晋南北)》。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8.5重印  21.任继愈主编,《中国哲学发展史》七卷。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8。  22.杜继文释译,《般守意经》。 高雄:佛光出版社,1997。  23.李锦全释译,《华严原人论》。高雄:佛光出版社,1996。  24.李恕豪着,《华严四祖-七帝之师─清凉澄观大师传》。高雄:佛光出版社,1998。  ...

    李伯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4961595.html
  • 有关瑜伽与法相宗

    部空性—瑜伽还更流传广泛,空性—瑜伽所强调的圆满智慧在于阗尤为普遍。犍陀罗佛教是由世高传人中国的。世高翻译了很多实用的经典,这符合汉朝末年的文化环境。世高介绍了佛教的数息观,《般守意经》(大正藏,602)的存思与道家的方法不同。世高还传授了五行的概念,见《阿毗昙五法行经》(大正藏,1557)。中国人把世高和其他圣人称为菩萨。《四分律》中有菩萨的称谓(戴密微,1932:1,61)。但这本...

    [比利时]查尔斯·魏伦曼 康冬妮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161679.html
  • 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

    一四七年),安息国的世高法师从西域辗转来到中国,并很快学通汉语,至汉桓帝建宁年间二十余年一直从事译经,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,主要有《般守意经》、大小《十二门经》、《阿毗昙五法经》等,他主要是译的小乘禅...尊者为了便于中国人的接受采取道家的《道德经》与《孝经》的文体,并结合道家的名词与思想,翻译小来,冈焉当时处于初入时期,尚不能找到适合佛经所要川的名词,故假川道家的词语、思想,来翻译、解释。然这部经在道...

    道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166391.html
  • 初传佛教何以扎根中国大地

    真人何其相似。都为神仙之流。   佛教依附黄老方术传播发展在早期的佛经译介中也有所体现。东汉末年的世高是最早来华的译经大师,他译出的佛经中就广泛使用了中国道家的元气、无为等概念,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佛教的原义。例如,佛教认为人身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“四大”组成,但世高所译的《般守意经》中却有“身但气所作,气灭为空”的说法,不但用“气”代替了风,而且用“气”来概括“四大”,代指人身,这显然...

    智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2979526.html
  • 天台慧文禅师的禅观悟证

    轻视佛法义学的局面。   而崛起于北方,并与僧稠之说相抗衡的,是慧文创建的大乘实相禅,慧文的禅法远以《般守意经》、《般舟三昧经》所述禅意,而以般舟系大乘禅法为其心要;近取北地六家禅师明、最、嵩、就...

    心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42181644.html